公司新闻
深入探索省级改革试点,宣恩编织非工程建设领
作者: 365bet体育注册 点击次数: 发布时间: 2025-10-23 11:37
荆楚网(湖北日报)(来信:雷斌、黄锐)继“工资标准化工程”成为“国家层面认可和推广的改革”后,宣恩县今年7月成功加入“非工程建设领域劳动就业监管标准化、精准化”省级改革试点。
如今,该县通过制度创新、智慧赋能、协同治理等综合施策,实现了监管体系从粗放到精细、服务模式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,有效构筑了非工程建筑工人权益保障的屏障。
通过预警平台进行动态监测。通讯员供图
锚定痛点松解问题构筑改革“四梁八柱”
近年来,各地非工程建设领域不断发展。成为劳动用工管理中的“薄弱环节”——工资投诉逐年增加,并波及园区企业、外卖骑手、网络主播等新业态行业。为此,宣恩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建设省级改革试点为契机,积极探索、试点,带头按下改革“快进键”。
宣恩县以“规范化、精准化”为主要目标,制定了推进建筑施工领域劳动和劳动管理改革试点方案,引入了“企业工作制”、“工作工资支付制”、“惯量保障制度”、“图纸”等管理工作。
同时,依托县委、县政府“晋升级别高”的优势,宣恩县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、法院、市监察、税务等20多个部门。建立劳动、非工程建设工作部门监督联席会议机制,启动“行政司法”协同协调机制,形成“属地管理、行业管理、核心业务责任”三级责任链,为改革提供稳定的组织保障。
值得一提的是,宣恩县改革充分借鉴2023年“标准化工资保障工程”国家通报表彰的经验,“转用再用”工作阶段化管理、达标验收等成熟做法,使改革能够快速启动、快速推进。
开发数字化平台,打造行政“智能机器”
“现在通过平台,你可以看到工作状态实时支付工资,如有危险预警,可立即跟进处理。这比之前调查那句“快点”要好!宣恩县劳动维权中心副主任陈进指出,恩施州劳动关系与风险监测预警平台(非工程建设领域)。
如何解决“管理难、数据分散”的问题?宣恩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致力于打造智慧监管系统,在现有平台基础上拓展功能,构建“用人单位数据库”三合一监管闭环,实现工商登记、纳税、社保、水电等多部门数据互联互通。
同时,该县划分16个城乡电网,配备专职电网操作人员,开展2批专项培训超过66人,推动电网运营商实时采集企业招工、劳动合同、工资发放等信息,构建“横边、竖到底”的信息采集网络。
截至目前,全县39家从业人员30人以上的非建筑施工企业已完成数据录入平台; 9月份以来,已对17家企业进行了现场指导,实现了对主要企业的全范围监管。
聚焦权益保障,编织密密麻麻的民生“保障网”
改革的“成效”最终要体现在“职工的实惠感”上。随着试点的深入,宣恩县非工程领域劳动管理和工作的成效逐步显现:
一是工资支付更有保障。公司每月制作一份工资表,并由员工签字确认。工资直接打入员工个人账户。县劳动权益保护中心实时监管,从源头上消除工资隐患。目前,宣恩县企业电子合同签约率、工资发放率大幅提升至96%、100%。
二是风险管理更加主动。建立工资风险预警处置机制,通过平台收集线索、建立账户,联动“早发现、早解决”行业主管部门。今年以来,未发生拖欠工资相关突发事件,投诉数量同比下降40%。
三是公司治理更加严格。实行“管理多元化”:无债务、信用良好的企业明年免写担保担保和“双随机”现场检查;拖欠工资的企业将被纳入合并范围制定失信处罚名单并向社会公开,既与企业责任相结合,又为诚信企业“减负”。
“我们以改革的实效切实保障了职工权益,优化了营商环境,改变了职工‘安全指数’和企业‘发展信心’的改革成果。”宣恩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、局长谭华军表示,我们将努力为全省非工程建设领域的生产经营提供“宣恩模式”。 上一篇:全运会|射击-10m气手枪混合团体决赛 下一篇:没有了
